close

以下資料轉載自"民歌小站"


童安格 初上螢幕熱誠十足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8-05-01 00:00:00 (31 人氣)




最近電影和電視劇流行到澎湖出外景,「台視劇場」第一響「風箏」,就在澎湖離島望安拍了五天,海島風情盡入眼底,也成為該劇較引人注目的地方。

詞曲作家兼歌手童安格是「風箏」的男主角,他第一次參加戲劇演出,造型及演出頗搶眼。

童安格表示,他對演戲一向很有興趣,祇是從來沒有人找過他,直到「風箏」製作單位想找一位外表瘦弱、文質彬彬,對音樂很有才華的劇中人,童安格才獲得了機會。他一口答應,並把籌備中的第二張唱片擺在一邊,遠赴望安出外景,以證明自己對演戲的熱誠。

從小在都市長大的童安格,對完全不同景觀的望安印象深刻,並認為與劇中人的感觸相似-該地是作曲的好環境。

女主角胡茵夢是舊地重遊,當年她拍電影「六朝怪談」就是在望安拍攝的。

「風箏」表達的是一位女演員在多變的現代社會中,受到無謂的傷害,返回老家望安所發生的一段插曲,整齣戲味道清新,但似乎少了一份親和感。

【1985-11-01/聯合報/09版/綜藝】
本報記者/黃星輝

 

版權沒有譜 歌曲大家唱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8-04-18 00:00:00 (38 人氣)

版權的合法性,一直是近年來海峽兩岸爭論不休的問題。今年四月份中國大陸對書籍的出版提出了一系列版權法規,也算間接保障台灣作家在大陸出書的權益;然而,磁帶(錄音帶)市場卻依然是一片紊亂,「翻版」這這名詞,在現今中國大陸唱片業是跟本不存在的。

就以今年流行歌曲吹「西北風」為例,大街小巷最常聽見的「紅高粱」電影主題曲──「妹妹你大膽往前走」、「顛轎歌」、「酒神曲」,便有不同的磁帶版本。原唱者姜文,也就是「紅高粱」一片男主角,灌了捲帶子分別在北平、天津推出。這捲算是最正宗的專輯帶,問世一個月不到,即銷售一空,連姜文本人都沒來得及留一捲當紀念品。

姜文的磁帶賣光,並不表示「妹妹你大膽往前走」、「顛轎歌」或「酒神曲」從此絕版;由北京錄音機廠製作的「陝北一九八八」磁帶緊跟著行銷全大陸,「妹妹你大膽往前走」和「酒神曲」換成王迪主唱,「顛轎歌」是邢林在引頸高歌;雖然聲音不如姜文那麼低沈沙啞,但那股屬於陝北高原風味的粗獷豪邁,掌握得相當好。這捲「陝北一九八八」另外還搭配了幾首也夠西北味兒的民謠歌,如田震的「我熱戀的故鄉」、「黃土高坡」、「女兒歌」、「信天游」,孫國慶的「一無所有」,王迪的「陝北一九八八」、「夢鄉」等,其受歡迎程度不亞於姜文的「紅高粱」磁帶。

上海音像公司出版發行的「點歌壇」第三輯──「您喜歡的歌」,也冠冕堂皇地將「紅高粱」電影的三首插曲收錄其中;甚至磁帶的包裝外套都是「紅高粱」彩色劇照,而演唱者卻是知名度不甚高的何新約。

何新約唱「紅高粱」,原味已走樣,他音較姜文、王迪細高,唱法更是搖滾式的快節奏麪不禁讓人由衷生嘆,為何大鍋飯的習慣會帶進流行歌曲的生產行銷業。「好聽的歌,大家都可以唱呀,流行的歌,每個歌手都可以出磁帶呀,這有什麼關係?」提及保障歌手或歌曲創作權益時,大陸一般人的觀念即是如此。

「紅高粱」人人可唱,歌手們理所當然在電視上唱個不休,各省市的音像出版公司也相繼收進新磁帶中,廣為發行。姜文在北京接受記者訪問時,坦然告知其每月的工資是七十二兀人民幣,拍「紅高粱」外借西安電影製片廠(他隸屬中國青年藝術劇院),每天有補助費九元,這補助費是一視同仁,並不因為他挑主角大樑而有所優惠。至於他替北京音像錄製西版磁帶,則是分文未拿;磁帶再暢銷,所得也僅是一份榮耀與口碑,什麼版權費、酬勞,都不必談!翻版、盜版名詞既然不存在,一首曲子眾人唱的例子自然不勝枚舉。今年受歡迎的「十五的月兒十六圓」,就有范琳琳、韋唯等歌手灌帶;侯德健的「愛人」歌手程琳所唱的「信天游」,田震在「陝北一九八八」磁帶裡也唱、韋唯在「點歌壇」中更重新編曲,唱出「搖滾信天游」,也算舊瓶新酒。

至於台灣歌星所唱紅的流行歌曲,一進大陸便改頭換面,成為當地歌手的自選曲,而且唱腔全然摸仿,也今人嘆為觀止。

如齊秦的「大約在冬季」,成為大陸現今最叫座的男歌手劉歡的主唱歌;童安格的「不必太在意」也被高知名度的歌手田震,選進磁帶中唱得不亦樂乎。

而包娜娜今年初在大陸巡迴舉行演唱會後,也趁熱出了磁帶,歌曲包括「三百六十五里路」、「來自心海的消息」、「掌聲響起」等。是否在發帶前,照會通知了擁有上述歌曲版權的台灣唱片公司,相信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明確的保障辦法公佈!

本報洛杉磯記者尹祧

【1988-09-22/聯合報/09版/大陸新聞】
【本報洛杉磯記者尹祧】




 改變! 大陸電視廣告的「新主角」,台灣歌星連唱帶演頻上鏡頭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8-04-03 00:00:00 (46 人氣)

童安格「十首金曲」推銷自已 馬兆駿唱「我要的不多」賣洗衣機

[/color]台灣歌星的電視廣告影片,以及使用台灣歌曲為背景音樂的廣告影片,目前頻頻出現在中共中央電視台及北京電視台的「廣告時間」。

更值得一提的改變是,大陸電視廣告影片在不到一年期間,已起了很大的變化,訴求手法及表現方式活潑而多樣化,雖比不上香港及台灣,但和去年四月、五月間刻板而千篇一律的「工廠介紹」式的廣告手法相比,已可稱得上「突飛猛進」。



中央電視台及北京電視台廿五日晚上播放的廣告,與台灣有關的包括:

(1)中共中國唱片公司製播的台灣歌手童安格「十首金曲」的錄音帶廣告,童安格在影片中連唱帶演,向廣大的大陸同胞推銷自己。

(2)大陸「金魚電器」以台灣歌手馬兆駿唱的「我要的不多」做主題音樂,貫穿全片,大唱「要的不多」,要的是「金魚洗衣機」。

(3)大陸「巨雲麵粉」,以台灣歌曲「在水一方」的演奏曲,做為背景音樂。

另外,北京電視台重播的新春綜藝節目,「京腔京劇自多情,一九九○春節文藝晚會」中的諧趣短劇,其中有一段,則把台灣歌曲「溜溜的她」取笑了一陣。

中央及北京電視台的廣告片促銷的商品包括香精、鞋油、彩視機、冰箱、藥品、洗金粉、球鞋、洗面乳、中藥、牙膏、麵粉、椰子汁、牛仔褲、瓦斯爐、洗潔精及鐘表眼鏡等。



【1990-02-27/聯合報/10版/大陸新聞】
【記者陳承中/北京廿六日電】





「唱過一個時代」造勢,老中青歌手排排站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8-04-02 00:00:00 (41 人氣)

 


「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曾於兩年前,舉辦過一場「唱過一個時代」│「民歌二十年」演唱會,獲得廣大迴響,今年度,他們再接再厲,先在敦南誠品,舉辦各種經典歌曲回顧展、演講和小型演唱暖身,十一月還將再辦兩場大型演出,包括許景淳、范曉萱、蔡琴、動力火車、齊秦等人都答應共襄盛舉。

昨天下午五時,「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舉辦「唱過一個時代」的記者會,包括青山、侯德健、鄭怡、殷正洋、楊峻榮、林志炫等音樂人,都應邀出席,替活動造勢,他們還笑說:「我們只要站出來,連話都不用講,大家應該就可以知道什麼叫作『唱過一個時代』!」

民歌二十年 唱過一個時代

「民歌有其時代背景的重要意義」,參與發起推動「唱過一個時代-民歌二十年系列活動」的殷正洋覺得,這是件意義深遠的事,并讓現今歌迷了解,常年的民歌運動如何為流行音樂帶來一場不流血的改革。

二十年前的昨天,仍在台大念書的楊弦,舉辦了第一場民歌演唱會,對當時的音樂愛好者有很大的影響,「民風樂府」和「台北之音」特別選在昨天舉辦記者會,宣布這項活動。無法返台的楊弦,在主辦單位的刻意安排下,透過越洋電話讓在場人士知道他的近況。

定居美國多年,鑽研針灸的楊弦已考上中醫執照,并代理一些中藥到美國,他目前較少從事音樂創作,加上修行的關係,他少有的作品中也多以冥想音樂為主,沒有和楊弦直接通上話,目前人在高雄的余光中也透過電話表示,希望能刺激楊弦重燃創作慾望。當年楊弦演唱的作品,都是以余光中的詩來譜曲,相當有名的有「鄉愁四韻」和「迴旋曲」等專輯。

在這系列活動中,有座談會、演唱會,并在廣播節目中做民歌介紹,出版紀念書刊,參與演唱會的歌手包括李建復、蔡琴、股正洋、童安格、齊豫、黃大城等人,將於九月十三、十四日兩天在國父紀念館演出,王偉忠和趙樹海還擔任現場說書要任。


【1999-03-20/聯合報/26版/影視廣場】文章1
【1995-06-07/聯合報/22版/影視廣場】文章2





促銷紅唇族第二代,劉文正與葛福鴻攜手合作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8-03-23 00:00:00 (72 人氣)

葛福鴻與劉文正一起促銷「紅唇族第二代」,劉文正的「飛鷹」公司特別擴展發行業務。

劉文止在華視推出專輯時,即由葛福鴻製作。多年來,兩人奠下深厚友誼,即使劉文正退居幕後,雙方仍常交換意見,來往密切。

葛福鴻不久前開始培養新人「紅唇族」,所出唱片由「可登」代為發行,成績不錯,使她們在時下之少女組中頗為亮眼。



目前,「紅唇族第二代」又要再出發,葛福鴻與劉文正洽商,希望由他所負責的「飛鷹」代為發行。

本來沒有發行業務的「飛鷹」,經由葛福鴻的一再鼓勵,劉文正決定擴張業務,增加發行與製作,並已網羅童安格任製作人。兩人除了在唱片上合作之外,也積極研商開闢大型綜藝節目。葛福鴻雖鼓勵劉文正再返螢幕主持,但劉文正則堅持只與她幕後合作。



【1988-06-02/聯合報/24版/娛樂新聞】





周治平曾爲梁朝偉賠錢 音樂詩人自謙不帥不會唱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8-02-16 00:00:00 (87 人氣)

台灣流行音樂最輝煌的1990年代,是全方位音樂人輩出的時代,李宗盛( 聽歌 blog)、周華健(聽歌)、黃品源(聽歌 blog)等無不是詞曲、演唱、制作的全面手,這其中有一位特別突出:他唱歌,專輯《青梅竹馬》銷量30多萬張,成爲台灣年度十大專輯;他教人唱歌,擔任制作的《一天一點愛戀》讓梁朝偉( 聽歌)樹立起了當歌手的信心;他寫歌,學習羅大佑(聽歌)用情歌書寫自己的思想,使他最終獲得“音樂詩人”的稱號——他是周治平(聽歌),用詩一樣的語言吟唱愛情的人。


台灣電視公司在歌曲演出、MV上出現詞曲作者名字的舉動,使得得到尊重的創作者們“瘋了一樣”地玩兒命寫歌,台灣流行音樂也因此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進入輝煌時期,當時湧現的衆多音樂人裏周治平是很特別的一個,他的歌詞婉約詩意,曲調極富旋律性,爲台灣音樂創作開辟了新的空g。

不帥不會唱的歌手

“我如果現在參加星光幫,肯定第一輪就被淘汰”

周治平不止一次說過他真正的事業低潮是在剛入行,1980年他20歲因唱民歌而被唱片公司相中後,曾經被雪藏很久,眼看著比自己晚進的新人都有機會出專輯,他終于忍不住跑去問老板,答複是:“你長得不夠帥,再看看吧”。不知道是不是因此留下陰影,直到今天周治平都執著地認爲自己很不適合唱歌,並“自爆”內幕當年《青梅竹馬》得十大金曲是有公司投票的內幕!

南都周刊:聽說你最早被音樂公司雪藏,是因爲你“長得沒劉文正(聽歌)帥、唱得沒費玉清(聽歌)”好,你很受打擊麽?

周治平:這說的是實話(笑)。我年輕的時候,在台灣當偶像的條件是很高的。當時流行的是劉文正類型,在我之前還有徐玮、徐乃麟,徐乃麟年輕的時候多帥啊,現在老了也還那麽帥。我在那些人之g算是很土的。

南都周刊:那爲什麽唱得不如費玉清?

周治平:我爲什麽要自己寫歌?就是因爲我對自己聲音很了解,我知道我的聲線比較薄,不適合唱搖滾,不適合唱舞曲,我唱歌不算很好聽,我唱歌沒有特色。

南都周刊:這是我見過的最自我批評的一次采訪。

周治平:是真的,那時候我們公司在幫我發唱片之前,拿去給DJ聽,大家都說這個人唱得不錯,可是聲音沒有特色,不會紅。我知道我的聲音沒有特色,可是我的創作有特色,那我就用我的聲音唱我的創作,中g是可以補的。你說要我現在去參加星光幫或者快男,我肯定輸得很慘,第一輪就被淘汰了,光憑聲音沒辦法跟別人比。

南都周刊:可是你唱歌很受歡迎,《青梅竹馬》當時賣得多好啊,三十幾萬。

周治平:(笑)不過老實講三十幾萬在那一年算賣得不差的,可是跟公司寶麗金的記錄比起來算不了什麽。我之所以1990年能得台灣“金曲人民榜”十大,是因爲計票方式裏銷量算一半,投票算一半。而投票都是自己公司投的。

南都周刊:時隔多年你爆了當年得獎的內幕!其實所謂輝煌,唱片銷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數,更重要的是你會發現當時有太多好聽的歌出現。

周治平:你知道當時爲什麽會有這麽多人去寫好聽的歌嗎?那個時候剛剛好是校園歌曲走紅的時候,有一些創作人跟電視公司要求“你們在放歌的時候爲什麽不打作曲者、作詞者的名字?”經過討論,電視公司決定以後不管在現場演唱會還是放MV都要打曲子作者的名字。從那個時候開始,台灣作曲者就瘋了。(得到尊重?)對,那個時候就開始瘋了,一票好歌就開始出來,我也是在那個時候看到自己的名字可以上電視啊(笑),那還不盡力去寫?

一首歌寫五年的“音樂詩人”

“羅大佑教會我要在情歌裏寫自己的思想”

“坐愛情的兩岸,看青春的流逝”,《那一場風花雪月的事》裏這句歌詞是周治平直到今天都很喜歡的:“我寫歌詞時就是感覺美的東西很易逝”,于是從《青梅竹馬》到《花開花謝》,周治平用異乎常人的耐力在易逝的時g中打磨自己的詞曲,《MR.Lee你要往哪裏去》這首歌他寫了足足5年!

南都周刊:你喜歡“音樂詩人”這個稱呼嗎?

周治平:自己這樣講很尴尬(笑)。有人這樣稱呼自己還是很高興的,可是你讓我自己講,我覺得渾身不自在,你看我也不像。老實講我人也沒念過那麽多書,被冠上這個名號會很害怕。

南都周刊:你出道時哪些歌手最紅,對你影響大嗎?

周治平:那時候羅大佑、蘇芮(聽歌)、蔡琴(聽歌)都很流行,其中羅大佑對我影響挺大,台灣的唱作人沒有不受他影響的。羅大佑給我最大的影響是在歌詞的精神面上,羅大佑是第一個在情歌裏加入思想的人,以前的情歌純粹講愛情,你愛我、我不愛你之類。他在這方面對後來的創作人影響很大,特別是《戀曲1980》,那是一個很開拓性的寫法,他開始把哲學的思想放到情歌裏面。

南都周刊:情歌是你對人生或哲學思考的一個出口?

周治平:就是開始學會把自己的人生觀放到情歌裏面,而不是只說一段愛情,說完了就沒有了。無論是把人生觀、愛情觀還是自己的想法放到歌裏,最關鍵的是你要把自己放進去。

南都周刊:你說你沒有念過很多書,爲什麽你的歌詞讓人覺得有濃重的書卷氣息?

周治平:其實我真的沒有念很多書,我在學校裏成績也不好,但我作文成績還不錯。我寫歌很慢,我的歌詞最少最少都是一個禮拜,多一點的話就三個月,有的是一年,有的甚至是五年才寫了歌詞。

南都周刊:寫五年的歌是哪一首
周治平:《Mr.Lee你要往哪裏去》,一開始我是在當兵的時候聽到這個故事,說台灣有一個留學生在美國跳樓自殺,我也沒搞清楚他姓什麽叫什麽,從當兵的時候就開始寫那首歌,那歌我前後改了二十個版本,旋律歌詞都不一樣,寫完的時候已經是五年以後。

倒貼錢的金牌制作人

“那時很多朋友跟我說,梁朝偉千萬別碰,碰就死”

如果你對周治平還是不熟,那就看看下面這些歌單:劉德華《我和我追逐的夢》、張學友《晚安吾愛》、鄭中基《左右爲難》、周華健的《寂寞的眼》等等,統統是周治平擔綱制作。其中與梁朝偉合作的《一天一點愛戀》,不僅讓梁朝偉重新對自己唱歌有了信心,具備與劉德華在音樂方面競爭的實力,也爲周治平迎來自己工作室的開門紅,可誰知道這次合作是以周治平自己先賠四十萬爲開始的。

南都周刊:你作爲制作人和歌手的合作裏,哪一個印象深刻?

周治平:我離開寶麗金做自己工作室的第一個案子,就是梁朝偉。當時很多朋友跟我說,“梁朝偉千萬別碰,碰就死。”因爲他在台灣之前出過一張唱片,跟吳岱融(注:和梁朝偉合演過《絕代雙驕》)兩個人一人唱五首的,唱得很爛,賣得也很爛。但我想法不同,梁朝偉聲音其實不錯,音質很好演戲也很好,如果你要他用演戲的心情去唱歌,那就很好了。而且做梁朝偉,我根本沒失敗的可能,你知道嗎,因爲他口碑不好,如果做壞了、唱片不賣了,那是梁朝偉失敗了,可是如果做好了,那是周治平的成功(笑),所以我幹嘛不做?

南都周刊:天哪,你這種心思有告訴過梁朝偉嗎?

周治平:沒有沒有,當然不行。這種心思我只告訴自己,那張唱片我是賠錢做的,賠了四十萬。歌不好的話就重邀、編得不好就重編、唱得不好就重唱、MIX得不好就重MIX,那是我的創業之作,我不能砸掉,雖然砸掉也不是我的錯(笑),到最後會計跟我說“老板,賠了四十萬”。呵呵,賠了四十萬,那銀行還有沒有錢?他說還有,哦那夠了。

南都周刊:那如果你說“梁朝偉你歌唱得太爛了”,他就會躲起來?

周治平:當然不能這樣說,呵呵。其實第一張之後他自己都覺得“我不適合唱歌,我不要唱歌”,我沒覺得他唱得差,他只是沒有唱歌的概念,所以在做唱片的前好幾天,我們就坐在一起聊天——你知道他很難對人敞開真心,除非你跟他長時g地聊建立一種默契——從他小時候講到大,把他的故事講給我聽,然後我們就在想他的個性是怎樣的,該寫怎樣的歌。

南都周刊:他的性格就是一個情聖嗎?

周治平:不是,他外表會像一個情聖,但其實他心裏是很害怕受傷的,而且他也很害怕別人也受到傷害。所以裏面一首原本作爲主打的歌《我會傷了你的心》歌詞裏反複有一句“不要愛我,我會傷了你的心”就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包括《一天一點愛戀》、《你是如此難以忘記》等都是圍繞著他去産生的東西。

從沒拿到獎的制作人

“如果周傑倫早出十年,我們就都沒飯吃了”

周治平的那個時代,有李宗盛、童安格、齊秦、吳大偉等等猛人叱咤風雲的時代,他也是當中一個猛人,即便如此,他始終顯得謙虛,並且一再笑言,如果周傑倫生在他們那一代,他們很多人都不用混了。

南都周刊:當年你們一起出來的音樂人有很多,像童安格、齊秦他們,你們彼此之g有意識到自己日後會成爲經典麽?

周治平:1984年我退伍,那一年我只買了三張專輯,一張齊秦的、一張童安格的、一張吳大偉的。這三個人在同一年發了他們第一張專輯,那是很可怕的事情。這三個人太牛了,齊秦不用說了,童安格跟吳大偉第一張專輯都賣得不好。可是一聽那個唱片你就會知道這個是不一樣的。當然這些人我以前便認識了。當兵以前在唱西餐廳的時候就認識了。可是當他們出唱片的時候你會知道他們的唱片在音樂上面是有地位的,在流行音樂是站得住腳的。

南都周刊:那當時你聽到周傑倫第一張專輯會覺得他有地位嗎?

周治平:周傑倫第一張專輯我跟很多人說過,這家夥太厲害了,他要是早十年出來,我們都沒飯吃了。因爲他太不一樣:他把口齒不清變成特色,可以將那些複雜的詞、我們以前不敢用的詞全部放在他的歌裏。尤其第一張的歌真的是很經典,他的音樂也跳到另一種格局去了。他現在的這一張我不喜歡,什麽“牛仔好忙”,什麽玩意。

南都周刊:那你們那個時代誰統治,是羅大佑嗎?

周治平:李宗盛。我們那個時代歸李宗盛管(笑)。因爲其他人都賣不過他,只好歸他管了。在李宗盛沒有出來前歸羅大佑管,李宗盛出來以後歸李宗盛管。因爲他賣得最好,我們做出來唱片都賣不過他,只好歸他管。沒辦法(笑)

江湖兩相忘

如今在北京的音樂制作行業,你會發現很多熟悉的臉孔:李宗盛、齊秦、童安格……“老朋友都來了,比在台灣見得還頻繁”,當年被李宗盛“管”的周治平也在北京,同樣是人群裏最“年輕”的一個,他在爲天娛做音樂制作,陳楚生、魏晨、張傑都是他的愛將,采訪中他說最看好的是張傑“他太能唱了”,不太看好的是陳楚生“我自己就是創作歌手,所以我很怕創作歌手,我一直勸他不要自己寫歌了,因爲除非一直有很好的歌曲,否則很難成爲巨星。”然而無論怎樣,如今的他天天和小孩子們打交道,“看著他們就覺得眼前一亮,新人就是這樣,你會打心眼裏喜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4日
南都周刊
編輯/馮穎彬 文/陳炯 實習生黎曉玲





民風樂府舉辦 風靡之夜晚會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8-02-15 00:00:00 (62 人氣)

一項定名為「風靡之夜」的演唱會,定廿二日晚間七時卅分在台北中華體育館舉行,湯蘭花應邀為特別來賓。

張學友、李恕權、童安格三個偶像型男歌手,聯合舉行這場歲末演唱會,由民風樂府主辦。這項大型演唱會還邀請香港藝人鄺美雲、新加坡藝人姜鄠與國內歌迷見面。

久未公開露面的湯蘭花,屆時將演唱新歌。主辦單位表示,該演唱會不售票,入場券備索,歌迷可帶哨子、打火機、閃光球增加現場氣氛。




【1986-11-07/聯合報/12版/綜藝】





袁中平吟唱南風旅程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8-01-12 00:00:00 (82 人氣)

多年前與邱岳、童安格組成「旅行者三重唱」的袁中平,九月二日將舉行一場新音樂發表會,析述他的音樂心得。舉辦音樂發表會的同時,袁中平的演奏專輯「南風旅程」也將面世。他運用電子合成樂器表現中國音樂的意韻,其中有不少實驗性的創作意念。

五年前負笈美國紐約亨特學院,兼修音樂與美術,涉獵層面已經超越流行音樂範疇,不過,袁中平並不排斥重返流行歌壇。停留國內期間,這方面的試探不少,奈何他的觀念和眼界,與當前流行軌道並不對路,相關的試探都還沒有具體的結論。


泛論國內流行歌壇,袁中平頗肯定齊豫演唱功力的進步,也注意到王新蓮的變化。但是對普佔優勢的男歌手,卻認為他們的歌聲多偏向高亢,表現方法類同,區隔不夠明顯豐富,顯然還應該再尋求更多的變化。

這趟回國,他辭去美國的電腦繪圖工作,下個月返回紐約、還需重新謀職。雖然他表示願意留在國內發展,但也了解如果不向當前的商業觀念妥協,至少在流行歌壇,暢抒理想的可能性不大。



【記者/周立芸】
【1989-08-27/聯合報/08版/綜藝新聞】






唱片業聲援大陸學運,合錄歌曲捐獻款項‧全力支持民主鬥士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8-01-12 00:00:00 (83 人氣)

四家唱片公司昨天決定合作錄製一首歌曲,聲援大陸學運。

飛碟、滾石、可登及寶麗金四家唱片公司昨天凌晨開會,決定聯合製作一首歌曲,獻給大陸學運參與者,並共同捐出新台幣一百萬元透過管道送至爭取民主的大陸學生手中。

昨天李宗盛、陳樂融、童安格、小蟲、張雨生、曾慶瑜、姜育恆、伍思凱等詞曲作者及藝人,皆參與了這項討論,並初步達成結論由四家唱片公司各派一位製作人,成立製作小組聯合製作,並召集旗下歌手共同演出,製作費用平均分攤,每張唱片則捐出二十五元,四家公司先認捐一萬張。不過昨天會商尚未決定歌曲名稱及演唱者名單,各項製作細節今天將繼續討論。

台視決定與香港連線今天推出「民主歌聲獻中華」特別節目,搶先在友台之前聲援大陸學運。

中視、華視前天決定在今明兩天各推出「天安門風雲」及「獻出我們的熱情」兩個大陸學運報導特別節目,而原先被認為「靜悄悄」的台視,昨天在友台兩個大型特別節目排定播出時段後,決定在今天下午二時以比中視早一個半小時的時段,搶先播出與香港連線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特別節目。

這個活動是由「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主辦,今天上午十時至晚間十時在香港跑馬地舉行,當地四家電視台已決定聯合轉播,估計有百位以上藝人參加演出。

台視昨天決定今天上午十時以衛星接收五小時活動畫面,並重新剪輯為九十分鐘播出。


【1989-05-27/聯合報/08版/綜藝新聞】





李恕權 童安格 同窗又同行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8-01-12 00:00:00 (105 人氣)

李恕權和童安格曾是介壽國中的同學,如今又成了同行。

前年,當李恕權初次回國,為「寶麗金」灌錄唱片時,童安格是他的製作人之一,少年同伴再相見,彼此興奮莫名,童安格記得是在國二的時候,李恕權隨家遷居美國。

兩個人談起介壽國中的過去,似乎又重拾少小時光,他們都是鼓號樂隊的一分子,交往十分密切。

真沒想到,事隔十幾年,會再在同一圈子裡重逢,李恕權和童安格都是會自己作曲的音樂高手。



尤其童安格,為好多成名歌星寫了不少成名歌曲,而今他為自己寫了「想你」自己灌錄,充分表達他的歌唱技巧。

慶一家咖啡廠商邀請,回國來拍廣告片的李恕權,在國內只停留了七八天,當他知道童安格也走到幕前,開始唱自己的作品時,興奮地給他鼓勵。

兩個人都長得一副娃蛙臉,彼此欣賞,童安格得到兒時友伴的鼓勵與肯定,信心增加了不少。

【本報記者/黃北朗】
【1985-05-23/聯合報/09版/綜藝】





華人歌手演唱 百花齊放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8-01-01 00:00:00 (96 人氣)

隨著華人移民增加,賭城拉斯維加斯與南加州印地安賭場愈開愈多,南加州華人演唱會市場也百家爭鳴,今年尤其熱鬧。

劉家昌、林子祥、Twins、草蜢、張信哲與盧巧音、伍佰、五月天、李玟與杜德偉、童安格、鳳飛飛、潘越雲與文章、周華健、施孝榮與邰肇玫及木吉他合唱團、費玉清、尤雅與青山、王力宏、張學友與周杰倫等先後舉辦演唱會,平均每兩週即有一場。

演唱會多也產生品質良莠問題,有的主唱歌手上台只唱40分鐘就走人,讓消費者大為不滿。

反觀美國主流著名歌手演唱會,票價未必比華人演唱會高,但品質與音效俱佳,華人主辦單位在爭邀歌手來美開演唱會同時,似乎也應在品質上加把勁,創造歌手、主辦單位與觀眾三贏局面。 (胡清揚)

2007-12-28
世界新聞網





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7-12-10 00:00:00 (127 人氣)

30年後,記憶再度回訪。繼9月29日“遙遠的鄉愁——‘台灣現代民歌之父’楊弦北京首唱會”後,12月15日,“校園歌曲30年經典演唱會”將在上海大舞台重現昨日

上世紀80年代初,馬世芳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少年。在他家的客廳里,他見到了日後大有名氣的李宗盛、蘇來等人,“李宗盛年輕時渾身上下有種自覺的喜感,随時随地引人發笑,他也因此而不著聲色地得意。彼時蘇來已經是所有男生當中最懂得穿戴的人,身上永遠搭配時新的款式,我和弟弟甚至私下將當年最時尚的窄腿牛仔褲命名爲‘蘇來褲’。”

或許,那時的他並未明白,台灣流行樂的變革正在那里發生。在他母親陶曉清,這位如今被稱作“台灣民歌之母”的廣播人的促動下,初生的台灣民歌運動逐漸星火燎原。

不久後,大陸飄過翻版的台灣民歌:張明敏唱著《龍的傳人》走紅,王潔實和謝莉斯的《小茉莉》讓衆多人印象深刻。許多人像高中生公路一樣,在那段叛逆的日子里聽歌寫詩,接觸最多的就是台灣民歌和台灣文學,“在你最容易形成自我的階段,受到民歌的影響”,此後的歲月中變得“越來越不能割舍”。

30年後,記憶再度回訪。繼9月29日“遙遠的鄉愁——‘台灣現代民歌之父’楊弦北京首唱會”後,12月15日,“校園歌曲30年經典演唱會”將在上海大舞台重現昨日。齊豫、潘越雲、葉佳修、李建複等人將帶著《橄榄樹》、《野百合也有春天》、《龍的傳人》等經典曲目,與大陸校園歌手老狼、葉蓓、新民樂表演團體TMSK樂團等同台演出。與此同時,公路、馬世芳也相繼推出專著《遙遠的鄉愁——台灣現代民歌三十年》和文集《地下鄉愁藍調》,或研究或回憶那段青澀歲月。

大約就在這個冬季,我們這一代曾經的未來的主人翁,借著民歌手的那把吉他,憶起“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憶的青春”。

濫觞: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

2006年9月,公路在北京見到了年過半百的楊弦。像她想象中一樣,楊弦“不喧嘩,眼神甯靜”,“頭發和年輕時一樣亂”。他已在美國行醫多年,很少登台演唱,台灣樂壇等他再度開唱,竟等了整整26年。

然而,正是這個性格溫和的人,32年前以一場“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用譜自詩人餘光中詩集《白玉苦瓜》中詩作的幾首歌《鄉愁四韻》、《民歌》、《江湖上》、《鄉愁》等,拉開了台灣民歌運動的變革。“這是已經被公認的一個開始,雖然在此前的1973年、1974年,胡德夫、楊弦、李雙澤、吳楚楚等人已經決定要開始‘唱自己的歌’,但楊弦的成功讓‘唱自己的歌’變成了受文化界支持、關注的一件事情。”

那一天,蔡琴就在台下聽著。楊弦希望借歌謠的旋律表達“反映現代人思想的現代詩”的初衷,不僅讓觀衆感到“我們終于有自己的歌可以唱了”的暢快,也引起了蔡琴的共鳴。“我們當年對于民歌的癡情,比現在的追星族更死心塌地。”2002年的民歌紀念活動中,她如此表示。

那一天,陶曉清也聽到了楊弦的歌唱。一年多後,她的節目《熱門音樂》每個月專門辟出一小時,介紹“現代民歌”。觀衆可以自己錄制卡帶寄到電台發表,陶曉清的選擇标準很寬:“只要歌詞平實,不犯嚴重的錯誤,曲子旋律不錯,不是抄襲的,有吉他伴奏,就可以了。”節目自1977年5月開播,6月變成每月兩次,7月變成每月三次,8月變成每周一次,11月則增加爲每周兩次,觀衆對這些“清新的作品”的喜愛催生了許多新歌手、新歌曲。

“更多人知道台灣民歌,只是知道校園民歌那一部分,其實不僅僅是這樣。”公路說。除了楊弦開出的“現代民歌”傳統之外,還有一支因政治因素而突然斷裂、夭折的“淡江-《夏潮》”傳統。作爲其代表人物,李雙澤早年因救人溺水身亡,只留下幾首草草錄成的歌和一些歌曲手稿,楊祖珺的唱片長期被禁,後因投入政治活動而放棄了歌唱;胡德夫則直到1997年,55歲的他才錄制了第一張專輯《匆匆》。“初看春花紅/轉眼已成冬/匆匆匆匆/一年容易又到頭/韶光逝去無影蹤”,30年後,飽含滄桑,胡德夫的聲音一再讓人動容。

發展:校園民謠花開一枝

“小時候懵懵懂懂,那些歌只能當背景音樂。多年後長大回頭聽,才悟出自己曾經見證過的場景有多麼精彩。”1977年開始,随著“金韻獎”和“民謠風”系列活動的展開,校園歌曲繼現代民歌後,唱遍島内。齊豫、李宗盛、王海玲、李建複、葉佳修、李麗芬、蔡琴、蘇來等人,他們憑借著自己本色天真的聲音,開始走上歌壇。

“有一種反對民歌的聲音,認爲校園歌曲時期,它漸漸脫離了重大社會背景,回歸學生内心的生活狀態,于是變得風花雪月,沒有立場。”但公路無法認同這種觀點。她認爲,音樂最重要的功能依然是讓聽者感動或喜歡,“校園歌曲所表達的生活狀態也好、心情也好,都是能被我感受到的,也是我曾經經曆過的那些感受。我對這部分的歌曲很有認同感。”

2006年10月,她在北京與蘇來聊天,聊到《月琴》和《散場電影》的詞作者賴西安(作家李潼),差點落淚。“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思想起/唱一段唐山謠/走不盡的坎坷路/恰如祖先的步履/抱一支老月琴/三兩聲不成調/老歌手琴音猶在……”賴西安的詞,蘇來的曲,鄭怡的唱,也讓多年後的馬世芳在重新認識陳達的恒春民謠、梳理過七十年代的鄉土文藝運動、理解了台灣近代的種種變遷之後,“回頭再聽,乃深深震懾于這幾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人如何用這麼短的篇幅凝縮了這麼多的故事,那用心是多麼清澈純良。”

“楊弦他們是從鄉愁的感覺起步,但用‘鄉愁’概括台灣民歌,不夠,遠遠不夠。”在公路看來,民歌的發展中有許多無法理清的複雜感受。而對當年聽著民歌長大的年輕人,民歌還代表著那種單純的狀態,“單純地去愛歌,去愛詩,如今無論想怎樣保持那種單純,都回不去”。

高潮:一代人的音樂記憶

就像死黨間的一個暗号,情人間的一個眼神,在某個時段,某些人中,只要提起某個名字,便有著悠長悠長的默契與回應。在年華未老的八九十年代,我們很幸運地,曾共同擁有那些意味深長的名字。

“就像在很多人中,一提到‘馬兆駿’這三個字就能代表他寫的那些歌,他帶給人們的感受。那個時代就有這樣的魔力,你只要提他的名字就好了,不用再爲這個名字做任何注解。”回想當年,公路感觸良深。

因爲與自己的童年有深切的牽纏,馬世芳對台灣創作民歌“別有一番親切的情意”。他眼中的民歌同搖滾一樣,“共同擁有原創的精神,反映著時代的背景和世代的自覺。”

多年後搜集資料訪談歌手寫作《遙遠的鄉愁》,公路感覺自己“已無法很客觀地看待”這段曆史。“當時正處在認知自身的年齡段,這樣的文字和音樂對我們成長的影響很大。”

而台灣民歌在藝術表達上達到的高度,也影響了後來的音樂人。羅大佑就曾說:“這是華人流行音樂的轉折點,時間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期,地點就在台灣,或者更準确地說,就在台北。”

在實驗性團體“天水樂集”成立的短暫歲月中,蔡琴和李建複發表了兩張專輯:《一千個春天》和《柴拉可汗》。2005年,馬世芳參與這兩張唱片CD版的複刻計劃,“乃重新領會了他們當年在創作、編曲、錄音、演唱各個環節曾經樹立起多麼驚人的高度。”他驚歎于《天水流長》在那麼短的長度中顯現的氣吞山河的度量,《武松打虎》那種奇趣層出的編曲,“相信連周傑倫和王力宏都得歎服”。

“台灣民歌,對大陸影響最大的還是校園歌曲這塊。80年代我們所了解的那些音樂人、歌手,如李宗盛、李壽全、童安格、周治平、蔡琴、齊豫等人,太多太多是從民歌的隊伍中走出來的。”公路認爲,台灣民歌對大陸樂壇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兩方面:一是鼓勵了創作,“你聽到好東西,看到好東西,會讓你有一種創作的沖動”,此外,音樂中那種感同身受的情緒,可以將人完全帶入另外一種情境,拓寬一個人的體驗領域。“這很重要,而台灣音樂的确具有這樣的能力,它是超越了地域、或者類型的音樂。”


羅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第一财經日報





童安格個唱進入倒計時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7-11-29 00:00:00 (125 人氣)

爲慶祝天津日報報業集團《每日新報》創刊八周年,由天津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每日新報》參與承辦的“把歌留住”2007童安格天津個人演唱會將于2007 年12月31日在天津市體育中心舉行。日前,記者了解到了演唱會堪稱豪華的制作團隊陣容,這些幕後高手將形成絲毫不遜色于主角童安格的獨特風景。

童安格天津個人演唱會制作方陣容爲——總策劃:劉忠奎;舞美總監:黃京冬;音樂總監:屠穎;音響設計:何飙;視覺總監:豐江舟;藝術總監:金兆鈞。
其中何飙爲國内著名調音師,也是崔健等音樂人的專職音響師;而作爲著名畫家的豐江舟同時也是先鋒音樂人,領軍的“蒼蠅”樂隊在内地歌壇獨樹一幟;演出出品人劉忠奎爲資深文化産業策劃制作人,曾策劃推廣央視大型欄目《同一首歌》;金兆鈞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人民音樂》編輯部主任、編審,是内地首屈一指的文化推廣人和職業樂評人。

本次演唱會的樂隊陣容也同樣豪華,樂隊均爲響當當的重量級音樂人,他們是——鍵盤:屠穎、詹淩駕;貝司:譚明輝;吉他:李庭匡、楊騰佑;鼓:陳柏州;小提琴:李琪;和音:羅添洲、黃秀偵、淩偉文,全部樂手都來自中國台灣。鼓手陳柏州是周華健、蔡依林、周傑倫演唱會的專用鼓手;貝司手譚明輝是蘇芮上海演唱會的音樂總監;吉他手李庭匡是黃莺莺、羅大佑、張信哲演唱會的音樂總監,另一名吉他手楊滕佑是陳升演唱會的音樂總監;而小提琴手李琪更是鄧麗君《何日君再來》、童安格《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的原版錄音小提琴手;兩位鍵盤手也同樣出色,詹淩駕是蔡琴演唱會的音樂總監,而兼任本次演唱會的音樂總監屠穎則是許巍個唱的音樂總監。這支由“音樂總監”組成的樂隊堪稱華語音樂史上的豪華班底。

12月1日,“把歌留住”2007童安格天津個人演唱會將進入最後一個月的倒計時階段。據悉,演唱會票房一路飄紅,餘票無多。組委會提醒廣大安格歌迷,抓緊搶購,不要留下遺憾。

2007年11月27日
來源:津報網-天津日報






趙曉君 自己填詞自己唱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7-11-25 00:00:00 (140 人氣)

沈寂多時的趙曉君,八月中旬再度露面,而且灌了一張唱片──由她自己填詞,梁弘志、童安格等人譜曲。

這一張唱片,距上一張時隔五年,其中的轉變,使得原來遙不可及、冷冷淡淡的趙曉君和如今予人親切、溫煦的感覺大異其趣。

幾年來,趙曉君並沒有離開舞台,不過由於個人的關係,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國外表演,偶爾回台北才蜻蜓點水的在電視上唱唱歌。

一般人對趙曉君印象不深,與她自己一直和演藝圈保持距離不無關係;事實上趙曉君心態上的年輕、現代及對四周感情事物的關切無日不在。

這張五年來唯一的作品「怕開始一個錯」,就是趙曉君對感情與人性的隨手小札,經過朋友的勸說才拿出來譜成曲,並由她自己唱出來。

趙曉君認為歌曲裡雖仍離不開情愛,但是絕非強說愁,而是在歷經千層磨難後的柳暗花明境界,所以她本人的心情也由陰鬱轉為清明,卸除了早期冷淡的防衛。

作曲者梁弘志,就是在看過趙曉君的詞,毅然的把它譜成曲,他稱趙曉君的曲調是一種成熟的浪漫。

演藝人員都有各式各樣的戲迷或歌迷,趙曉君也不例外。剛出道時,有人為她「不惜犧牲」;時過十多年,仍有甚多癡情的例子,其中有位花甲的歌迷,這些年來,幾乎天天一封毛筆信,天南地北的筆談,也不管趙曉君是否收到信。

就是對生活細節上的體驗和自我感情的波動到平穩,趙曉君唱出了自己填詞的歌:「……愈是使人掙扎的愛情,愈有巨大的誘惑力,在邊緣地帶徘徊,最後跌落總在多數,你是否有相似的故事?」所以她再度積極的走到觀眾面前。


【本報記者黃星輝】
【1984-08-21/聯合報/09版/綜藝】


 




 

陶曉清:楊峻榮的「傷感列車」

退伍後的楊峻榮,雖然在音樂方面也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他的專集「傷感列車」,所有的詞都是自己寫的。每一首歌都跟「當兵」這件事多多少少有些關聯。從去當兵前到回來,他把各種不同情形下可能發生的故事做了一番整理。其中有關「女朋友是不是仍然愛我」這個服役的男孩最大的惡夢,用四首歌來表達。「不要在冷漠的邊界等我」用很強卻很慢的鼓點來呈現「心已死」的感覺,如果是這麼冷漠不如不要等我。

在「我依然堅強的存在」歌曲,他用了搖滾的方式來呈現一種「受傷後可以痊癒」的心情,「我不是輕易打敗你可以放心離開」說來輕鬆,要做到是真要一些智慧與耐力。「告訴我,親愛的你」令人想起西洋歌曲中,一首著名的「老橡樹上的黃絲帶」。
標題曲「傷感列車」則有兩個不同的版本,由蘇炳嘩與童安格分別編曲,英文版的歌名是The Morning Train。整張唱片的音樂創作都是童安格,他對這張唱片的心血付出除了作曲、編曲外,還編了和聲。很意外的發現民歌手出身,偏愛民歌唱腔的楊峻榮,竟然也可以唱搖滾。他不光只有一副好嗓子,一張帥臉孔,他還有本事可以把一些所思所感寫下來,整理成歌詞,觀點不俗,剪裁也合宜,品味不差。■


陶曉清
【1990-01-13/聯合報/29版/聯合副刊】


 


 

民高好手「大家一起來」 「唱自己的歌」盼贏得認同
發表者 融妹妹 開 2005-10-01 12:49:00 (784 人氣)

現代民歌自民國六十四年興起.在這十一年當中,演唱民歌的歌者及詞曲作者不斷的在技巧水準上提升,使得民歌在通俗音樂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中廣廣播公司特別邀請到目前國內十四位在詞曲方面十分有才華的作者.將於十月二日在國父紀念館,舉辦一場「唱我們的歌」詞曲作者心聲的演唱會,期盼社會大眾都能聽到好歌!
  

參與這次演唱會的歌者中,不但個個能唱,而且每一位都是詞曲界的高手,其中邰肇玫、梁弘志、蘇來、童安格可以算是民歌的前輩,他們的作品近年來從未間斷;也有的是最近才嘗試發表新作的,像施孝榮、王海玲、齊豫;更有的是從幕後製作人轉到幕前唱歌的,如李壽全、翁孝良及林雨;而在表現優異的新人方面,包括了鄭華娟、殷正洋、林瓊龍、丁曉雯。

演唱會中所有的歌者都將演唱自己的歌,這些歌曲中有唱過的舊歌,也有還未發表的新歌,向邰肇玫的「留一點什麼給你」、丁曉雯的「多一點愛」、蘇來的「你好嗎」、「給遠方的遊子--冬夜憶楊弦」、齊豫的「妄想」、殷正洋的「失去的感覺」,都是他們新唱片尚未公開的新作,這群為民歌默默耕耘的民歌手這次集體參與「唱我自己的歌」詞曲作者的心聲演唱會,主要的意義也是希望民歌能有不斷的創作,當然藉著演唱會的舉辦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與肯定,也是他們所衷心盼望的。
這場演唱會音樂的部分由楊錦榮負責指揮的編曲,早期從事現代民歌創作編曲的楊錦榮,一直在音樂界奉獻自己的心力,這次由他指揮中廣輕音樂團擔任伴奏,對這場演唱會也別具一番意義!


民國七十五年九月某報刊登



 




五六年級生的青春記事老唱片展聽得見中生代的青春情懷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6-05-19 13:41:07 (524 人氣)

勝利之聲廣播公司及電聲廣播電台在南台灣屬於老字號的廣播電台,早期沒有CD,電台都是播唱片,因此電台資料室裡收藏了不少珍貴的黑膠唱片,這些黑膠唱片,不只是電台的資產,更是許多迷哥迷姊的回憶。從7/5到8/1,在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推出的「五六年級的青春記事~老唱片展」,就展出了五六年級生小時候偶像的唱片。




由勝利之聲廣播公司、電聲廣播電台主辦,俊逸文教基金會、HELEN HOUSE 海報、俊逸文教基金會、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STAR RADIO FM88.3協辦的「五六年級的青春記事~老唱片展」,共展出了二百多張黑膠唱片,展出的唱片,主題圍繞在民國五十、六十年次這一個世代小時候的偶像。

勝利之聲廣播公司表示,勝利之聲雖然是走過半個世紀的老電台,但是電台的工作同仁多數都是民國五十、六十年次出生的這一個世代,因此這次便以這一個世代為發展主軸,將大家小時候的偶像歌手唱片找出來,希望在復古風高漲的同時,也陪同民眾一同回味老唱片的風情。

老唱片展共分為永遠的懷念、群星會、電視電影回想曲、動感搖滾區、偶像玉女筆記本、少女殺手留聲館、偶像團體、金嗓金嗓、民歌歲月、主題特區等十大展區,「永遠的懷念」展出了像鄧麗君、紫微、蔡藍欽、張雨生、梅豔芳等過世歌手的唱片,「偶像玉女筆記本」、「少女殺手留聲館」則是以五六年級生小時候的青春偶像為展出主題,像是劉文正在民國七十年出版的電影「雲且留住」原聲帶、林慧萍在民國七十一年出版的「往昔」專輯、楊林在民國七十三年出版的「把心留住」專輯等等,在當時都是膾炙人口的唱片,更捉住了不少迷哥迷姊的心,現在看起來或許整張唱片的設計或是選歌已不如現在歌手唱片的多元,但卻可以帶給曾經走過那個時代的人許多美好的回憶。

除了偶像歌手的唱片,老唱片展中還展出了許多實力歌手的唱片,民歌時期的唱片以及一些珍貴的主題合輯,像是周華健在出版「心的方向」前的第一張專輯「最後圓舞曲」,以及陳淑樺在「夢醒時分」、「夕陽伴我歸」之前,早在十二歲時就以天才童星之姿發過唱片。另外,當年為了台灣祈福而首度集結眾歌手出版的「明天會更好」,木柵動物園搬家時出版的「快樂天堂」,甚至是職棒元年,童安格出版的「棒球與我」職棒元年紀念專輯等等,都是很有紀念意義的唱片。另外,像是風迷一時的小虎隊、紅孩兒、紅唇族出版的唱片,在這次唱片展中,也能讓民眾重新拾回那個時代的許多回憶。

主辦單位表示,二百張唱片裡,以民國七十年出版的唱片為最大宗,但也有部分老牌歌手紫微、鳳飛飛、崔苔菁早期的唱片,還有像是「梁山泊與祝英台」、「白蛇傳」民國五六十年出版的電影主題專輯,則是年紀較大的骨董唱片。

資料來源:
發稿時間:93/7/5
俊逸文教基金會


 


 

陶曉清 :民風樂府的故事
發表者 OZONES 開 2005-09-19 14:24:56 (793 人氣)

引文: 












最近兒子告訴我一個笑話:
朋友問他:「聽說你媽是民歌之母?」

「對啊!」

「那你就是民歌本人了 ?」

這真是個有趣的聯想。後來又發展成:大兒子是「民」,小兒子是「歌」。我們也常常這樣相互開玩笑。

對於被稱為民歌之母,我已經很習慣了。剛開始時總覺得自己只是個保母而已。自己非常幸運地在當年擁有一個每天發聲的廣播頻道,發揮了一些影響力,又能跟一群有創意的年輕朋友一起合作,舉辦大大小小的演唱會,經歷過那樣一個特殊的年代,至今還能常常回味,真是幸福。

整理這段時間的歷史時發現,我非常享受舉行演唱會的事,而且很在意演出特刊。翻看這些被我珍藏著的節目單,一些當時的感受,就立刻浮現到眼前來。

民風樂府「綜藝團」

最初的活動都是由中國廣播公司主辦的,我雖然也興致勃勃,但是公家機關總是有一些約束讓我覺得不舒服。後來在鄧禹平先生的介紹下,我們一群人加入了一個團體,可以用「民歌委員會」的名義辦活動,那就自由多了。但是我一直還希望能有個響亮又貼切的名字。

「民風樂府」這個團體名稱的由來,是當時在台大教書的好友方瑜幫我們取的。她在一九八○年為這個團體第一次的演出寫的一篇名為「我對民風樂府的期望」一文中說到:「……不常見面但很知己的朋友陶曉清,打電話來,要我為現代民歌的聚會想個好名字。聽著她爽朗清潤的聲音,很自然地就想起『民風樂府』這四個字。」

民風樂府曾經在一九八一年的七月到一九八二年的八月間,在聲寶視聽圖書館舉行過一系列的小型發表會。節目除了演唱,還有創作人對作品的解說。小小的會場每次都擠滿了年輕的觀眾。幾乎所有的創作人都曾在這個小空間出席過作品發表會,梁弘志與鄧禹平只是其中的兩位已經離開我們而遠行的朋友。

「民風樂府」這個名稱一直深受民歌界朋友的鍾愛,不過後來我們想獨立出來,就去台北市政府登記成為業餘演出團體。當時被逼得非要在名稱上加一個尾巴酖酖在「歌舞團」或「綜藝團」中,我們選擇了綜藝團。然而我們心中一直覺得很不開心。直到一九九五年舉行過了「民歌二十年演唱會」之後,「民風樂府」正式轉型成為「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一轉眼又是將近十年過去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yang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